您的位置 : 每临文学网 > 携明 > 【携明免费阅读】推荐:第四章百年大计

【携明免费阅读】推荐:第四章百年大计

时间:2020-12-10 01:06:15作者:圆明园主

这本叫做《携明》的历史小说非常值得大家阅读,作者为圆明园主,主角黄一卓黄泽之人物形象丰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男频小说《携明》第四章百年大计的内容:小铺子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在种植方面,黄复华又传授了几个土家肥的做法,比如土硫酸铵:取......

携明

推荐指数:10分

《携明》在线阅读

《携明》 第四章百年大计 在线阅读

小铺子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在种植方面,黄复华又传授了几个土家肥的做法,比如土硫酸铵:取人尿50公斤、熟石膏5公斤、水25公斤,混合搅匀密封10天后再施用,肥效相当于硫酸铵。

在“创造性”地提出“稻田养鱼”以后,黄复华暂时也支不出什么高招了。

随着粮食的种植工作也在自己的指导下稳步进行,黄复华的工作重心从经济转向了教育。

***教导我们:决定战争胜利的并不是一两件武器,而是人。

黄复华深知,不论是做大生意,发展经济,或是将来争霸天下,打败鞑子和洋夷,都需要一大批人才的帮助。虽然可以在实践中成长学习,但这批人至少要能识字,会算术,更进一步的,最好对经营管理或是军事等专业等有些基础。

否则,就算自己是诸葛亮再世,也要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这么一大批的人才,现在自己去招,去请,一两个的还行,多了就不太现实,而且这是远远不够用的。

所以,一切的关键还是自己培养。自己现在已经顺利地融入了大明朝崇明岛乡下的生活圈。小生意也已顺利起步,现下也不能突兀地扯起大旗造反,正是培养人员,扩大影响和威望的大好时机。

公历五月一日,黄家寨和附近的村子,在祠堂外的开阔地等醒目位置,都贴出了红纸黑字的告示:吾乃黄氏泽之,黄家寨人,现有县城商铺一处。欲扩大经营,自即日起招收学徒五十名,学制一年。期满合格者聘为伙计,年薪纹银五两起。凡年满十二,未过十五,身体健康之男丁,皆可前来吾宅报名。被录用之学徒,每人可得安家费纹银二两,每日管饭一顿,住宿自理。

“他二叔,这红纸上都写着啥?”

“张家大婶,招学徒工呢。你家三小子今年十三岁了吧?正好送去做学徒。你家不光每天少管一顿饭,立马还能拿二两银子的安家费。一年以后你家小子要是有出息,每年起码能挣五两银子呢!”

“有这等好事,别是蒙人的吧?”

“不会的。招工的就是边上的黄家寨,前一阵子赊借粮种给村里人的黄泽之公子。人家是大富大贵的读书人,骗你干什么。”

“噢,是他呀。那我就放心了,这就和当家的商量去,争取今天就报上名,二两银子可不是小数喽。”

三日后,暂时还默默无闻的黄家寨学徒班就开学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学徒班,特别是第一届学徒班,培养出了许多日后赫赫有名的人物。

第一届学徒班的老师,正是黄泽之本人。黄复华觉得自己的浙江同乡前辈蒋总统先生,担任军校校长,培养出一大批天子门生等许多做法,是很值得自己效仿的。

黄复华定下的课程,就是语文,数学,百家这三门功课。每天上午语文数学各上一个小时,下午这两门功课再各上一个小时,然后就是百家杂学上个一个半小时。课程中间休息个二十分钟,中午休息吃饭一个半小时。每七天休息一天。

语文,初期就是以明朝当代的三字经为基础,黄复华去除了一些糟粕,在开始时为方便自己的拼音教学增加了一些内容。后期的课文或是参考民国时期的优秀国语小学教材,或是唐诗宋词,或是古代经典文言文,还有就是三国演义的一些选段。

数学,基本按照现代小学课本一到三年级的进程内容,只稍稍作了一些修改。对于这个时代的货币,白银两,钱,分,厘这些十进制概念当然也参插其中。

百家,除了讲解一些自然和物理的基本知识,经商管理的诀窍,每天都会说上一段三国演义。

后世许多精英人物都很推崇三国演义,认为此书无论是人情世故,还是经营管理,或者军事谋略,应有尽有。这绝对是黄复华可以拿来就用的现成的绝佳教材。

黄复华还有意识地让三国演义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那就是,一,要忠于主公,这甚至要优先于忠于皇上,因为皇上被专做坏事的太监们和奸臣们控制着。二,英雄豪杰们都是起于草莽,连刘备这样的蜀国之主当初也只是一个卖草鞋的。第三,董卓这样的胡人凶狠残暴,乱杀百姓,和现在的建奴鞑子如出一辙。好男儿要投身汉族复兴的大业。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大业,黄复华还是用上了一些在明朝可以实现的现代的手段,借口不是自己的独家秘术就是商业保密。

第一,黑板和粉笔的使用。黑板最简单,木板刷上黑漆,完全不超出明代人的认识。粉笔虽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制造方法不算困难,黄复华直接使用就是。

第二,拼音和阿拉伯数字。都是自己学习并贯通了西夷知识的产物。

第三,简体字和横排书写以及标点的使用,商业保密和不引起歧义的需要。

第四,铅笔的使用。铅笔虽然在明朝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但制造一样不难。

黄复华把现代自己买到的最简单便宜,不会泄露时空机密的铅笔和练习本带回明朝,把它们作为免费用品发给学徒们。

未来,黄复华还想着拿下山东盛产石墨的地方,在大明朝开展铅笔制造工业。到时石墨加粘土做成笔芯,和现代一样的笔杆无法大规模制造,但是可以用硬纸包在笔芯上,外面再用合适的绳子缠起来。考究一点,可以把笔芯放在细竹(木)管里。这些做法,都是历史上真实的铅笔发展史。

唯一花费了黄复华大量精力和心血的物品,就是一本常用字典。为了这么一本简繁对照,加有拼音,注释符合明代习惯,例句是引用古文或三国演义的字典,黄复华足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最后,黄复华在现代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并装订成册,带了两本回到明朝,一本放在自己的卧室,另一本放在课堂里给学徒们轮流使用。

值得黄复华欣慰的是,学徒们都很珍惜这些字典,都利用他发下的练习簿和铅笔,每人抄写了一份留在自己的身边……

语文和数学两门课黄复华都没有事先编写好课本,而是采用提前发给下一周讲义的形式。当然,讲义还是做到了每人一份的。

杂学就不提供讲义了,黄复华自己准备了一个简单的讲课提纲。

比如第一课,主题是四大发明。简述造纸术。火药提一下鞭炮和军事用途,从“二踢脚”展望火箭和上天。印刷术,以书为例,讲解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灌输发明创造的概念。指南针着重讲解,实物演示磁石吸铁片,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指南针能指示南北?课堂讨论,没有指南针怎么辨别方向?讲述太阳东升西落,北斗七星等知识。最后,教大家看树木的年轮。

第二课,主题四大物理量及其单位,时间,长度,质量和温度。教会各种测量工具的用法和古今单位的换算。包括这个时代的西洋钟和水银温度计。

……

第十课,主题从凹凸镜到单筒望远镜。从阿基米德利用太阳光线烧毁敌船的故事开始,一半在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折了,简单讲述光线的传播方式,展示这个时代的眼镜——叆叇,最后展示并教会大家使用千里眼,实际上就是从现代带回去的十元钱买的单筒儿童望远镜。

第十一课,教会大家使用现代带回去的二十元买的儿童显微镜。这些大明朝的青少年第一次看到,原来一个蚊子的腿上有好多毛毛!湖水里原来还有藻类和小虫子,怎么平时看不见?!显微镜下的头发丝像棍子一样粗呀。

……

这样的冲击和震撼对于十三到十五岁的男孩们来说,就和翻天覆地一般。这些学徒们正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此他们对黄复华的尊敬和敬畏,那是没有人可以动摇。

在自家作为学堂的大屋子里,黄复华提供了花费数十两银子,托人从市面上买到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三国演义》,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徐光启编写或参与翻译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作为课外参考读物。从启蒙读物到反映这个时代顶尖知识的辉煌巨著,真可谓是跨度极大,保罗万象。

不光这些,黄复华还把一些合适的,不会太脱离明末实际的现代知识,技术,对这个世界的见闻等都打印成资料,供学徒阅览。

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在这五十名孩童的心里一个印象越来越清楚。那就是,他们敬爱的师长,未来的东家,黄复华先生真是一个博学,无所不知,堪比诸葛孔明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感受和对周围人的影响,黄复华在附近村民们的心中,威望也越来越高……

携明

携明

作者:圆明园主类型:历史状态:连载中

一个小白领,拥有了便携式时空机,且看他怎样低调地利用现代的知识,技术,产品,在明末乱世一步步地成长,改变中华的命运。不一样的近代科技发展史,中华文明的璀璨之途,尽在其中。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