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每临文学网 > 寻梦之旅 > 主角是陈珂黄丽的小说是哪部 都市小说寻梦之旅免费阅读

主角是陈珂黄丽的小说是哪部 都市小说寻梦之旅免费阅读

时间:2021-05-11 00:23:40作者:三道劫数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叫做《寻梦之旅》,作者是三道劫数,里面的主要人物是陈珂黄丽,剧情从一开始就比较吸引人,随着故事不断的发展,读者的肾上腺素很容易飙升,本章内容:“呜——”汽笛长鸣。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早晨八点准时发出。这是1959年......

寻梦之旅

推荐指数:10分

《寻梦之旅》在线阅读

《寻梦之旅》 第1章 潇洒东进1 在线阅读

“呜——”汽笛长鸣。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早晨八点准时发出。

这是1959年5月上旬的一天。新疆边城毛纺织厂特派员杨献忠同志专程在南京招收的三百名男女“支边”青年,满怀人生憧憬,跟随这趟列车向东方行进。这三百名“支青”成立一个总队,下分四个小队。他们在总领队、特派员杨献忠的率领下,前往上海接受一场特殊的、快速的毛纺织工业技术培训。学成后将要开赴新疆边城毛纺织厂,参加建厂任务。

杨献忠同志五十来岁,原是转战南北的一名老军人。新疆和平解放后,他随军屯垦,近来才转业到待建的新疆“边城毛纺织厂”。这次他受命专程到南京,在全市近千名支边青年中,挑选出三百人去上海接受技术培训。我,就在其中。

我姓陈名柯,今年二十六岁,是一名已婚青年。离异后,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才报名支边,并有幸被挑选去上海参加培训。我是这批支青中年龄较大的,在这次行程中总领队杨献忠同志提名,让我担任第二小队队长。

我们小队有七十多人。虽然火车上有三节包厢,但是大伙儿在团队观念的支配下,全都挤在一节车厢里,也是为了图个热闹罢了。二小队有个叫徐放的男青年,今年二十二岁。他高中只读了一学期就因病辍学,病愈后也没有复课,在家赋闲两年,所以才报名支边。他是我们小队男青年中最活跃的一个。我们二小队中,有三分之一是他以前就认识的老熟人了;还有三分之一是报到时在南京鼓楼饭店认识的,属于新交;余下三分之一,他保证到上海时,全都会认识,目前正在紧张的交际之中。

徐放兴致勃勃地对我说:“全小队四十一名女生中,出类拔萃的只有七八个。”他摇着头似乎很惋惜地叹道:“老天太吝啬了,懒施丽质,不悯人寰啊!”通过他的介绍,我“对号入座”,记牢了谁是黄丽、谁是孔荻、谁又是费小曼、秦玉琴。还真多亏了徐放,在短短的时间里,他让我认识了这么多的男女青年,不仅能一个个叫得出名字,还能略知他们的家庭概况。能让我做个勉强称职的小队长,徐放功不可没。

看得出来,徐放对本小队女孩子中的黄丽和孔荻最感兴趣。他夸赞她俩聪敏伶俐、能说会道,是全小队的两名“尖子”、两朵名花!经过徐放的介绍,我还知道那个名叫秦玉琴的姑娘,是副领队郝刚的未婚妻。他们本打算在南京举行婚礼,然后再一起入疆的。后来听说要去上海参加技术培训,一高兴才推迟了婚期。

徐放很有趣,他热情活泼,长于言谈,善于交际,更爱才貌双全的女孩子。闲谈中,我知道他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上有一哥一姐,父母是工人,他是家中最宝贵的一个。他一心要报名支边,父母也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徐放打算在这次上海之行中,先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到了新疆后,也好正儿八经地安一个家,让南京的父母免去担心。用他的话说,在这次支边征途中,力争成家、立业两不误。他一上火车,就与黄丽、孔荻她们打得火热,从家中带来的休闲食品,以及总队发的午餐糕点,还没等火车过镇江,就被一群叽叽喳喳的女孩子们吃了个精光!

黄丽,是个刚满二十周岁的妙龄女孩子,鸭蛋形的粉脸,非常恰当地配上微高的鼻梁,弯月似的眉毛,小小的嘴唇,皮肤生的又白又细腻,一米六三的身材,真像小说书上形容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加上她性情又文静、典雅,活脱脱一个古典美人胚子。她可是个高中毕业生,去年没有考取大学,成了她的终身遗憾!

孔荻就不同了,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一张粉扑扑的脸,身材也在一米六三上下,生得丰盈、娇娜、活泼可爱。她与黄丽同龄,初中毕业后没有升学,在家赋闲三年,靠父母的高工资养活,倒也心安理得。她这次报名支边,纯粹是心血来潮,用她自己毫不避讳的话说,叫“赶时髦”。她最喜欢与黄丽、费小曼等几个拔尖子的姐妹们为伴,凡是她看不上眼的,她理也不理。她表情高傲,给了不少男孩子白眼,唯独对徐放另眼相看,两个人谈的特别投机。

清晨上了火车,由徐放自动带领着姑娘、小伙子们高声歌唱,唱完一曲,再唱一曲,直到火车过了龙潭、出了南京地界,一个个才安静下来。然而,徐放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这回正挤在姑娘堆里,嘀嘀咕咕的谈个没完。

另外,有个小伙子叫张扬,人常说人如其名,可是他的为人习性一点儿也不“张扬”,倒像个没嘴的葫芦。他经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察看着周边喧嚣的人群,用自己的心态,制造一层无形的隔膜,把自己与人群隔开!可是他却特别黏我,一有机会,总是想方设法接近我,什么原因,我说不上来。我想,也许是我的年龄大一些、又是小队长的缘故吧!常言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他张扬把我看成是远离家乡后可以倚靠的大哥哥和“领导”吧?好在我也是个远离家庭、远离亲人的游子,也想找个相互援手的伙伴,双方也好有个照应。

由于张扬少言寡语,又不太合群,无法了解他太多的身世,仅在言谈中偶尔透露一点。他是初中毕业生,因无正式工作,才决定报名支边;他家庭经济不宽裕,不能永远倚靠父母生活,必须找个挣饭吃的“饭碗”才行。被编入“东进”大军,向上海进发,倒也遂了这个小伙子找上“饭碗”的心愿。

火车过了镇江,喧闹的车厢里,才逐渐安静下来。身为小队长,我必须时刻了解和掌握整个车厢的情况,以防有什么意外事件发生!我在车厢的走道上走了个来回,和闹累了的姑娘、小伙子们一个个点头、微笑,算是打个招呼。这其间,有不少人已打起盹来,个别的还呼呼入睡,想是昨晚在鼓楼饭店一夜没有休息的缘故。唯有那个叫孔荻的姑娘,正和徐放坐在一起,两个人头挨着头,叽叽咕咕的谈得正浓。见我来了,她莞尔一笑,也算是打个招呼。徐放跟着点点头,并且狡黠的一笑,意思是让我放他一马,不要干扰他俩的兴致。我也不动声色,只是笑笑,向车厢那一头走去。紧挨车厢的尽头,坐着不少邻队的青年,那个名叫黄丽的姑娘,却挨在最后一排的边角落里坐着,手里捧着一本书,在认真地阅读。说她“认真”,也不尽然,她似乎早已注意我的到来,还没等我与她对话,她就把手中书的封面朝我一扬,笑笑说:“看过吗?”

我注目一看,原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点点头,表示看过。黄丽很是高兴,她深知一个女孩子的傲慢,应该分清场合、分清对象、有个分寸才好!对于眼前的我,似乎应该和气些更好。本来是两个人的座位,她还是要那位女友朝窗口挤一挤,她也紧挨着那位女友动一动身子,留出只够半个屁股坐的位置,很客气的要我坐下来歇息,以便相互谈谈。我一个大男人,又是小队长,哪好意思紧挨着两个女孩子坐在一起。于是,很礼貌地站在茶几前的空当中,身后让出通道,便于他人通行。

其实黄丽的让座,也仅是客气而已,她明知我和她应付两句,便会转身回去的,可是见我停下来了,又不好过于怠慢,赶忙将手中的书本合起来放在茶几上。茶几上摆满了各种零食,有奶油瓜子、花生米、糖果和女孩子们爱吃的甜梅。黄丽指一指零食对我说:“这是四小队的朋友请我吃的。”她用手拍拍紧挨着窗口坐的女孩子说:“这位是我的高中同学,芳名周隽,和我同龄。”她又把对面的两位女友也介绍之后,便将我介绍给她们说:“这位是我们的队长,名叫陈柯,大家认识、认识。莫看隔着小队,到了上海后,说不定打散了重新编队,也许,又是一个小队里的人呢。”

那位叫周隽的姑娘笑笑说:“这位陈队长我们认识,昨日编队会上,在区政府大礼堂作重点发言的时候,整个总队的人都认识他,何用你大小姐精心介绍?”说罢,两个姑娘你戳她一指,她抹你一掌,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连她们对面的两个姑娘,也卷入了少女们欢愉逗乐的群体之中。我不便过于干扰她们,也就笑笑抽身退出。当我正要转身往回走时,却见徐放急步走来,边走边说:“你们这边有什么好笑的啊?分一点给老徐共享。”说着,紧挨着黄丽的身边,用屁股将黄丽往里面挤一挤,侧着身子勉强坐下,并且不客气的抓过茶几上的零食大嚼起来,开心地说:“你们这儿如此有趣,也不事先招呼我过来,原来只是想拍我们陈队长的马屁啊?”

我用手指一指这个毫无拘束的徐放,无可奈何的笑一笑,转身走了。身后传来黄丽姑娘佯嗔地说:“谁拍谁的马屁啦?我们只看见你拍了那么多女孩子的马屁,这会怕是和那位孔大小姐谈腻了,赶来这儿换换口味是不是?”接着是徐放嬉皮笑脸地说:“哪能呢,不信你问问身旁的好友周隽,我老徐是那号人吗?”我会心地笑笑,正好信步走到孔荻座位旁边,孔荻似乎全不在意我的到来,气森森地睁着一对圆圆的大眼睛,朝着徐放去的车厢那一头瞪着。看得出,她恨这个多情的徐放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坏毛病。

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身边的张扬低声说:“队长!你看那个姓徐的,要多讨嫌有多讨嫌!他把自己当成贾宝玉式的人物,专往女娃儿堆里拱,照我说她比薛蟠还像薛蟠,是蚊子、是苍蝇、是牛虻,就是会追腥逐血、欺负人家女娃儿……”

我朝张扬笑笑,不想理会他的牢骚,只是无心的望着窗外。窗外的景色,随着车轮飞速运转,一个劲地向身后抛去。那农田、那村舍、那远山近水,毋庸我看个仔细,一眨眼就过去了。我的心也随着起伏不定!想起了两位老人:伯母和母亲。伯母也是我的养母,老人家把我抚养长大,自己无亲生儿女,她和我母亲、我,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目前,两位老人成全我支边,我忍下心来将两位老人留在南京,请表哥、表嫂代为照看,每月按时寄回生活费用,供两位老人安度晚年。想起父亲早在一九五零年春末就已病故,之前我于十六岁时在父母的包办下,被迫和同一个行政村原老村长十五岁的女儿结婚,婚后一直同床异梦。父亲去世后,十七岁的我,不得不挑起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重担。

我的故乡,是在江苏省宝应县东北乡,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十二岁时,我随伯母、也就是养母在南京龙江镇长大,一九四九年的九月,故乡的父母寄来一封“火烧三角”的信,将我骗回故乡结了婚……去年秋天,我苦苦奋斗了近十年,终于与“妻子”达成调解离婚的协议,将一切家产留给“妻子”与唯一的幼女作为生活费用,自己与两位老母被扫地出门,一家三口再次迁来南京。想起十年来的往事,由于自己当初的懦弱、幼稚和少不更事,历经了种种错误和挫折。

最初,我想从一个平头百姓、苦种庄稼的新青年,一心想跳出“农门”,走上从政道路。一九五五年的五月,我被提调到一个大区里,脱产搞行政工作。在这期间,尽管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由于包办婚姻的束缚,我始终挣脱不了这个无形的“枷锁”,终于因思想上的不坚定,生活上的不检点而酿成大祸,被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留团察看一年,并且行政上记大过处分。我不得不像汉末的关老爷一样,被迫走了一回“麦城”,一家三口侨居南京。

寻梦之旅

寻梦之旅

作者:三道劫数类型:都市状态:已完结

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陈柯不惜与命运抗争,当“父丧”之后,一边埋头从事于农业生产,一边倚靠地方人民政府,为自己在政治上寻求出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地方政府的培育下,经历了村、乡两级行政工作的锻炼,终于以一个乡共青团支部书记的身份,调入当地某区人民政府工作,成了一名全脱产的国家行政工作人员……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