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己出》 第七章 谋士谋己 在线阅读
在岳峰正思虑如何把握住这个契机时。
此刻,应天,中书省府,议事大堂内。
去岁时,小明王就已封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这是他最大的官职之一。
最早追随朱元璋的几位‘从龙之臣’,如徐达、耿炳文、常遇春、李善长等,此刻正于此间在商议有关汉军一事。
“陈友谅势大,手握近二十万大军,又有三四十万的民夫,他若来攻我应天,何人能挡?”
“汉军还有巨舟,他们若来攻打应天,必从水路进发,我军只有渔船,怎么打?”
“应避其锋芒,我议,退守钟山!与敌在钟山一带进行陆战!”
“或者,可以去往濠州招兵买马,暗中扩大我军势力,再寻机会,与汉军开战!”
“...”
无论他们怎么议,又有着怎样的分歧,但是,有一个结果基本算是达成一致——舍弃应天!
在他们看来,真要与汉军在应天决战,那就是死路一条!
选择退到濠州的,基本是谋士一党,而选择避免与汉军水战,在钟山一带进行陆战的,是武将一党。
对于那些谋士来说,此战可以避免,大不了朱元璋再无争夺天下的可能,届时,他们再换个老板,依旧能活得很好。
但是,对于徐达这样的武将来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战到底,毕竟,陈友谅不可能重用对朱元璋极为忠诚的武将。
在宋龙凤元年,也就是元至正十五年就投奔朱元璋的最早义军首领之一廖永安见李善长一直保持沉默,心下好奇,问道:
“李参议,你怎么不说话?”
已经年近半百的李善长看了一眼坐在首位,一言不发的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眼下,无非是要决定,究竟是守钟山,还是去往濠州,臣下相信,上位心中已早有决断。”
在众人议事期间,朱元璋为何一言不发?
原因很简单,他不想舍弃应天!
就算是傻子都清楚,太平府已经丢了,倘若再丢了应天,那基本与争霸天下无缘了。
朱元璋与徐达或那些谋士们都不同。
倘若陈友谅将自己彻底击败,谋士们可以转投陈友谅,即使是徐达,在兵败之后,给陈友谅服个软,陈为安抚自己旧部,也不至于当即就举屠刀。
但自己呢?一旦败了,百死无生。
按照陈友谅那尿性,即使自己逃到濠州,陈友谅就不追了吗?
答案显而易见!
既然此战无可避免,那干脆就打!
反正,从一个要饭的走到今天,历经多少艰难险阻?还怕一死吗?只是,不能当狗一样,被陈友谅撵着死,要像人一样,站着死!
可眼前这些人,能确保在决战期间,不生二心吗?此时此刻,自己又该信任谁?重用谁呢?
朱元璋在沉思。
他丝毫没有注意到,被他花大力气给‘请’到应天的大儒刘基刘伯温一直躲在犄角旮旯里低头沉默。
李善长见朱元璋依旧不开口说话,便也就退到一旁,不再言语了。
他是一个聪明人,在至正十四年的时候就追随朱元璋了,岂能不知朱元璋的心思?
但他不能说!
若赢了还好,可若败了,事后陈友谅得知,是自己出谋划策,还能有好下场吗?
随着李善长再次保持沉默,一些谋士也敏锐察觉到了什么,都不敢擅言了。
一时间,周遭竟是沉寂下来,落针声可闻,气氛静的有些可怕。
片刻后,脾气火爆的常遇春突然开口:“他娘的,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们这些狗屁谋士,将行李都给收拾好了,早就想着要逃跑了吧?”
说到这里,他看向朱元璋,抱拳道:“大哥,给我一支精兵,我去剁了贼奴,给花老哥报仇雪恨!”
话音刚落,有一名谋士就皱眉道:“常将军,莫逞匹夫之勇!”
徐达等人在表面上还挺尊重那些谋士,但常遇春鸟都不鸟他们。
那些谋士们也看他不顺眼,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在老朱面前各种痛骂常遇春,说他怎么怎么不守规矩,在军中饮酒,体罚下士等。
常遇春可不是个受委屈的主,他说不过那些谋士,但能骂得过,“呸!别放你娘的屁了!”
“伯仁!”朱元璋叫了一声,“不得对先生们无礼!”
常遇春字伯仁,听到自家大哥发话,他也只是撇了撇嘴,不再理会那些谋士。
就在朱元璋说话期间,终于注意到了,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的刘基。
他知道刘基的才华,可自将刘基给绑到这里之后,刘基始终沉默寡言,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
朱元璋心想,钱财、女人、美酒、地位,要啥咱给啥,结果还是不愿效忠咱?
咱都给他道歉了!如此要紧关头,还选择不言语,搁谁谁不气?
“刘先生!”
朱元璋叫他,“你认为,当下该如何?”
刘伯温确实有话要说。
起初,他被朱元璋绑来,心里的确很生气,但看朱元璋确实礼贤下士,心中想着,效忠于他也无不可。
但这个时期的朱元璋,太依赖李善长等人了,纵然自己给些意见,最终都要给李善长说一声。
长此以往,得到重用的,仍旧是李善长等人。
所以,刘基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朱元璋刮目相看,也能证实自己能力的机会。
而现在,就是机会。
“臣下的确有话要说!”
刘基酝酿了一肚子话,也想到几条不错的计策,可以保住应天,但当要火力全开的时候。
忽见一将领走了进来,向朱元璋单膝下跪道:“大帅,岳峰说想要见您!”
朱元璋早就下过命令,若那个带小花炜杀出重围的岳峰有何要求,尽量满足。
那将领心想,想见大帅,也算是要求,于是就前来禀报了。
不然,朱元璋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
这时,朱元璋一听,顿时微微皱起眉头,暗自想道:“正议事呢,这小子搞什么幺蛾子?”
那将领又道:“岳峰说,有破汉军之计!”
嗯?
听到这里,朱元璋暗自思索。
年仅十三岁的小子,就算得了岳飞传承,就算是谈吐不凡,但是在面对汉军的绝对优势前提下,竟敢言破敌之策?
还是有什么话要对咱说?
李善长等一众谋士,对小卒岳峰早有耳闻,他们陆续开口道:
“大帅,区区稚子,不知天高地厚,公然挟持我军将士,理应重罚!”
“听闻此人勇武,常将军也勇武,但就不见常将军想出什么破敌之策。”
“大帅只需遣兵卒将其拿下囚禁,无需理会。”
“...”
常遇春站着也挨‘枪’,忍无可忍,“贼!欺我笨呼?当真我不敢杀你?!”
“伯仁且慢!”徐达连忙拦住,又看向朱元璋,“大帅,不妨将他唤来,听听他有何计策,再做定夺也不迟。”
闻言,朱元璋点了点头。
他也想知道,年纪轻轻的岳峰究竟有何‘高见’。
顿了顿,朱元璋又用着一种宽慰的眼神看向刘基,示意他暂且等等,莫要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