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每临文学网 > 小说列表 > 历史 > 帝国战神

更新时间:2025-10-11 16:05:55

帝国战神 已完结

帝国战神

作者:佚名分类:历史主角:刘裕鲍陋

《帝国战神》是佚名编写的架空历史风格文章,该小说不管是主角刘裕鲍陋的形象还是人物性格都很出彩,整部小说围绕主角展开,故事情节设计的也很巧妙,小说内容梗概:帝国战神...展开

精彩章节试读:

丹徒,这个地方和刘裕出生的京口镇是挨着的,也是属于晋陵郡的辖地,也就是说,刘裕在外拼杀了这一两年,终于杀回到自己的家乡来了。

按照常理说,京口一般驻有重兵,但此时的北府军主力却随刘牢之驻扎在会籍郡,远水解不了近火,刘裕也只能自力更生,他手下不足一千人马,既使加上京口的驻军,也远远不是孙恩的对手。

只是这次刘裕还是防守,不是进攻,所以他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孙恩的军队都是坐船而来的,那么他要上岸,才能进攻丹徒,而且这登陆的地点也要选好,不然也只会是一败涂地的结果。

孙恩会选择登陆,不是继续坐船赶往建康,也有他的苦衷。要知道天下河流都是西高东低,黄河长江莫不如是,孙恩的大军是逆流而上,如果上游有重兵逼陈,则必须水陆并进以防不测。否则一溜船只拦江,点上火,你还头疼。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就是据他得到的消息,刘牢之的军队还在会籍没有出发,或者在出发的路上,但总是不及自己快是真的。以自己手下的攻击力,除了北府军,还有桓玄的荆州军,天下大可去得。从丹徒去往建康的道路应该是一片坦途。

京口北方有一个战略要地,名为蒜山,这个蒜山山高坡浅,而且一直连到江水中,也可以说是连到江中的小半岛,但是斜坡越上去就越陡峭,有的地方跟悬崖一般。而山顶却又是一片平坦,可以驻军,易守难攻,这个地方在三国时期就是战略要地,经孙策,孙权以后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早已成了跟绞肉机差不多的地方。

而现在刘裕与孙恩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抢占蒜山,谁抢占了蒜山,谁就占据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以前刘裕和孙恩的战斗中,孙恩的人马一直就比刘裕的多,这次也不例外,而且刘裕军还是疲劳之师,仓促应战,但是刘裕也有他的优点,首先他是一个京口人,这个蒜山他就比孙恩熟悉,这是地利。而京口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肯定齐心,不然连自己的老婆都会被人抢了去,由不得他不拼命,这是人和。当然,都没有天时,这就是地形战。

刘裕带来的久疲之师是肯定不能再用的,用了也不起效啊。他只得把手下的人马全换成京口的驻军,在刘裕没来之前,听说孙恩要来打丹徒时,整个晋陵郡的人都要收拾包袱走人的,可是刘裕赶到了,毕竟他也是北府军中名声鹊起的大将,在京口人心中还是有些威望的,大批百姓和豪族也就留下了。刘裕把他们召集起来,发给兵器,做足了战前动员,然后就去抢夺蒜山。

差不多同时发起了攻山的战役,刘裕带着自己的人马自南方登山,而孙恩则是自北方江水中登山,刘裕的人马毕竟是熟门熟路,比孙恩的人马先一步登上山顶。接下来就是白刃战。先前就说了,这个蒜山地方不是很大,所以孙恩的几万大军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刘裕的一千多人马在那个地形上发挥得正好,加上战前动员良好,京口驻军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发挥了百分之两百的战斗力,而孙恩的军队一鼓脑儿的想冲上山,却由于人多反而从半山上摔下来不少。打到中途,刘裕的军队在山顶越来越稳,居高临下,即使孙天师亲自上了前线,给手下人鼓劲,也不起作用。最后刘裕大举反攻,把孙恩的兵从平坦的山顶全赶了下去。很多人摔伤摔死摔进水里。孙恩运气好,找到一个小木筏,才得以逃回大船。

看着远处一面倒的战局,孙恩仰天长叹,“为什么上天生了我孙恩,又要生出刘裕呢?”只得呜金收兵,虽然这次损失的人马不算多,可是孙恩军队里的海盗们心里早就蒙上了刘裕的阴影,加上这次刘裕破坏了孙恩的战略计划,海盜们简直是畏刘如畏虎。

孙恩的战略还是很正确的,只是他手下的人马太稀松了一点,也不能说是稀松,只是因为刘裕会借势,这个势就是京口向来都是天下强兵驻扎所在,自然有他们的一份骄傲所在,京口人不会让人随便抹杀这份骄傲。更何况自己要是怂了,自己身后的老婆儿子就不是自己的了,由不得他们不拼命。

抢占蒜山之战虽然规模不大,孙恩军的损失也不是很大,便意义却不小,不仅彻底从军心士气上打击到了海盗们的嚣张气焰,还使得孙天师错过了入建康的最佳时机。

孙恩退回到船上之后,只能看着蒜山上的刘裕干瞪眼,绕过去坐着他的船继续向西,朝建康挺进。不得不说,孙恩的军队除了斗不过刘裕之外,对上其他人还是很有战斗力的,把司马元显统领的水军打得落花流水,当然也不排除中央的水军疏于训练,不能同久战之师相比。司马元显损失虽大,但把孙恩拖到了建康城之外耽误了一阵,北方的豫州刺史司马尚之的军队已赶到建康城西的白石垒,而南方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军也赶到了新洲(注:建康城北面的江中)。

在如此情况之下,孙天师也知道大事是无论如何都成不了了,自己还要在朝廷合围之前逃出建康水面。孙恩率军绕过新洲北面,出长江,直取东北方的郁州,而且他还派了一支偏师击破广陵郡,杀灭晋军三千多人,牵制朝廷的人马。宁朔将军高雅之前些日子被孙恩打得大败,折损人马不少,要不是他是刘牢之的女婿,恐怕朝廷还要治他战败之罪,现如今孙恩要逃跑,他就讨了追击的任务,想将功折罪。可是追击也是一个高难度的事情,尤其对象还是孙恩这样一个屡胜朝廷军队的海盗头子。孙天师被高雅之追得火了,老子打不赢刘裕,难道还打不赢你?回师一场恶战,孙天师果然摆平了高雅之,把他生擒。

前些日子,控制朝廷大半土地的桓玄听说孙恩要上建康,表示对此事极为关注,自己要带兵进京勤王。这个大军阀是司马元显的心腹大患,绝对不希望他进京。司马就说朝廷完全有能力打退几个海盗,等郁州和广陵两地的战斗结果出来之后,司马元显大为恼火。为了不让桓玄有借口带兵进京,他必须尽快把孙恩赶出去。而这个任务,除了屡败孙恩的北府军大将刘裕之外,还有何人可以胜任?

这就叫:任你高门大阀,关键时刻不顶用也没法。这一年的八月,草鞋贩子迎来了他人生最爽的一件事:朝廷下诏封战功显赫的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正式成为东晋朝廷中的高级将领,受命统领整顿朝廷水军,击破孙恩。

在这一次抵抗孙恩的会战中,北府军大佬刘牢之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在会籍郡的不动如山就不说了,再加上在新洲时,刘牢之居然没有拦阻孙恩的船队。刘牢之率北府军慢吞吞地在后面赶时,北府军里的士兵心里都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老大,京口可是我们的根据地啊。要是京口落入孙恩的手中,我们的家人孩子怎么办?还好刘裕将军把京口守住了。这一次刘牢之在北府军里就威信大减,而刘裕则是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可以说这一次他成了北府军的救命恩人。

那么刘牢之是怎么想的呢?或许是刘牢之心里有着这样一个可笑的念头,就是养贼自重。如果孙恩剿灭了,那朝廷还需要他刘牢之吗?显然不可能。刘牢之对下面的人一向很好,可是这一次他差点让京口陷落于孙恩之手,确实是一大败笔。

在刘裕还只有几百人的时候,孙恩就不是他的对手,现如今刘裕率领的可是正规军,而且人数大增,兵源优质,军饷足额,那还不把个孙恩打得落花流水?刘裕迅速整顿了水军,征发了新船,追上孙恩。两军在郁州一战,孙恩败北,断了在此地发展的念头,继续南下。十一月,孙恩逃到了沪渎,也就是孙恩上次登陆时杀了内史袁崧之地。但这一次不同了,追击的刘裕再次把孙恩打败了。接着又是海盐,回到了原先的起点。孙恩看着海盐就头疼,而刘裕的兵看着海盐就高兴。一阵猛攻,孙恩船队毫无悬念地再给打散。总之孙恩是一败再败,最后手下的人马也所剩无几,只得再次逃往舟山群岛。

这一轮征讨,刘裕有个大收获藏在暗处。他对大规模的水师战船有了深刻的研究。

孙恩的第四次登陆又失败了,而刘裕以他战无不胜的战绩和挽救了京口的功劳,在北府军中威望大增,越过一众老将,直逼刘牢之。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