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战神》 §第四章 刘裕与孙恩的攻防战(一) 在线阅读
吴郡被破。立下大功的刘裕也跟着转战江南三吴之地,只是北府军所过之处,天高三尺,百姓苦不堪言,只好纷纷逃入深山,等北府军过境之后,才敢返回家乡。
北府军虽然军纪泛滥,可是战斗力真不是盖的,孙恩起兵是在十月,这才两个月,刘牢之的大军就剪除了孙恩的外围诸城,逼近钱塘江,朝会籍郡赶来。
孙天师看到大军压境,还是很有骨气的,说了一句差点让人笑喷了的话,“孤不羞走。”这是三国时火烧赤壁之后,曹孟德说过的一句话。孙天师逃跑之余,充分发扬了雁过拔毛的精神,会籍城内稍微值点钱的东西全都拿走,还卷了二十多万男女老幼一起向东逃窜,也就是向着他初次登陆的路线逃走。
可是北府军追得挺急,孙恩得知北府军的士兵们军纪败坏,到处抢劫之后,就一路留下金银财宝和被裹胁的女子,过一段路就留下一点,果然,北府军的速度慢了下来,孙恩他们安全登上舟山群岛。北府军又缺少战船,没有追上来。
这是刘裕参加的第一场大型战斗,启开了他人生的第一份成功。但北府军一路上烧杀抢掠的表现,在让刘裕震憾的同时,也让他了解到不管是在什么时候,这世上最苦的是老百姓,叛军来了要抢,朝廷的军队来了也要抢,难怪他们会造反啊?所以刘裕掌了大权之后,都会注意关心百姓的疾苦,为百姓减除负担,算是上是一位明君。
同时,他更知道了刘牢之等人所掌握的权利到底有多么的大。他为什么有权利,还不是因为他有兵,有很多的兵,而刘裕他自己只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参军,为了不让自己也遭受到三吴地区百姓一样的命运,就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怎么强大?立更大的功劳,当更大的官,管更多的兵。这就是刘裕当兵以来的第二个梦想。
对于刘裕在战场上的惊艳表现,刘牢之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赏赐了不少金银财宝,还吩咐下次如有战事,就让他独领一军。刘裕把钱财送回家一部分,其他的全部请了北府军中的熟人吃酒。他对独领一军兴趣很浓,盼着赶快开战。不久,天随人愿。
刘牢之上次赶走孙恩之后,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三吴地区,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朝廷没有办法,只好让谢琰领会籍内史,都督扬州五郡诸军事,防备孙恩卷土重来。
可谢琰自视出自高门大户,对于刘牢之这个当年的寒门小将现在居然骑在自己头上了,心里很不舒服,他也更看不起出身庶族,现在却沦为海盗的孙恩。谢琰整天只知怨天尤人,对下属自然没有好脸色,对于下属所说的,孙恩会再次作乱,更是不屑一顾,他心里想到,当年本将军能从符坚的百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还怕他小小的毛贼?(注:《晋书·谢琰传》)
400年五月,孙恩再次给了他一巴掌,因为先前掳了许多人上了舟山群岛,所以这次孙恩带的人马比较多,他率军取道浃口登陆(注:今浙江镇县东南甬江口),三战三捷,再次攻克上虞县,第三十日,孙恩率军又奔会籍城下。
趁着朝廷东边的乱子,西北边的军阀桓玄杀了以前的盟友殷仲道,杨佺期二人,接管了他们二人的地盘,而朝廷也不得不授他以实职,桓玄此时已掌握了晋朝三分之二的国土,成了地方上第一大军阀。
谢琰出兵讨伐孙恩,把他的军队拉成了一条长蛇阵,在长长的道路上走得大摇大摆,连探马都没派齐。孙恩早已探知这个军情,在路边设伏,把长蛇军分成几截,谢琰军溃不成军,在败逃中,谢琰居然被部下所杀,连两个儿子都不能幸免于难,此战之后,孙恩再次战据了会籍城。
掌握了北府军的刘牢之也没有把孙恩放在眼里,懒得理睬。朝廷只派了刘裕原来的老上司孙无终、宁朔将军高雅之和冠军将军桓不才出战孙恩。可惜高雅之大败于孙恩,导致战局糜乱,朝廷无法,只得派刘牢之都督扬州军事,进攻孙恩。
可惜孙恩上次被北府军打怕了,一听刘牢之要来,马上撤退,刘牢之便自己驻守上虞县,派刘裕驻守句章城(注:今浙江宁波南),吴国内史袁崧在沪渎(注:今上海市西)驻扎,以防备孙恩的再次进攻,刘裕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单独地领军机会。
虽然句章地理位置不佳,而且兵也少,只有不到一千人的规模,但刘裕还是很高兴,鉴于北府军先前在三吴地区的斑斑劣迹,刘裕在上任之初,便与句章城中的军士约法三章,不得骚扰百姓,不得入室抢动,不得强抢民女。
当然,既然又要马儿跑,也不能不让它吃草,刘裕与句章城中的富户商定,你要负责劳军,伙食要有肉,酒也要管饱。不然的话,这帮兵痞能干出什么来只有天知道。富户们没有丝毫犹豫,马上便同意了。
刘裕与士卒同吃同睡,一起训练,同甘共苦,他平等待人的表现得到了士卒们的敬重,加上他先前在北府军中的威望,很快便掌握了这支不足千人的队伍,再加上所过之地秋毫无犯,也赢得了城中百姓的称赞,城中军队与百姓的关系也很快改善。结果他守卫的这个小城,就变成了固若金汤。
401年二月,孙恩第三次登陆,因为沿海还是有很多百姓家是五斗米教的信徒,早已把沿海的虚实给告知给了孙恩,这打仗吗自然是要挑软的捏。听闻句章城兵力最少,城防空虚,孙恩决定进攻句章城。
在孙恩的眼中,句章城人少兵穷,区区不足千人的守城队伍应该很快就能攻破,可是事实大出了他的意料之外,这句章城里的兵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城中的百姓还帮他们守城,这个局面让孙恩很难理解。要知道在以前的战斗中,老百姓不给当地的官儿添乱就了不起了,哪里还有帮助他守城的道理?
尤其是那守城的将官,不仅武艺高强,有好几次孙恩军都差点攻上城头了,但都给他一把长刀给杀散了,这也是句章城比较小,防守容易的原因,如果是大城,同时爬上几股人马,刘裕也会分身无术。
在这期间,孙恩也是使尽手段,比如派很多人一起喊话,投降孙天师,可以得长生,刘裕一看不好,就怕民众们受不住诱惑啊。这泼皮脑子也快,他马上派人拉上几面鼓上了城头,拍得咚咚响,让那些人的话喊出来也听不清楚。孙恩又派了上千人的夜行军准备突袭城内,谁知刘裕早有埋伏,孙恩军反遭突袭,损失不小。这一攻一守的就持续好几天,等到孙恩接报,刘牢之已经派了大军赶来支援,就是攻下城池也捞不倒多少好处,决定撤军。孙恩此后也从各方面的情报中知道了句章城的守将叫刘裕。这是刘裕人生中的第二次胜仗,却是他第一次带兵打胜了敌军。
孙恩军退走之后,全城欢呼,毕竟他们的家园保住了,没有遭受到了贼兵的洗劫。以前孙恩军所过之处。连人带财全部掠走,他们算是幸运了百倍。
刘裕也赶紧修筑城池,补充士卒,严防孙恩的再一次来袭。但孙恩的第四次登陆很快就来了,距上次退走后仅仅一个月,就是因为孙恩的部众甚多,粮草问题只能靠掠夺来解决。但是孙恩知道句章城虽小却是个硬钉子,就不去碰他,绕过去直接向北,攻击海盐县城。
可能是刘裕的情报工作搞得好,当然也跟刘裕的判断精准有关系。他探知孙恩上了陆地之后没走句章城,就估计自己北面的海盐城多半要糟。刘裕立时发觉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假如自己能够赶到孙恩的前面,先入海盐城,能不能再次阻止孙恩前进的脚步?
只是,刘裕镇守的是句章之地,只要保证句章城不破,他便是有功,但如今,孙恩军绕路而走,自己还要不要赶上去呢?万一他要打的不是海盐呢?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孙恩军人多势众,自己去了海盐,如果连累得句章城也被攻破,那自己先前立下的功劳就全部没有了,说不定还要因失地之罪而被砍头。
但刘裕紧接着就想起了在北府军刀下哀嚎的百姓,钱财被抢,妻女被污辱却无能为力。此时的他还很年轻,有着小人物的热血念头,想当英雄,不然也不会让自己属下的军队严守军纪。
或许更有甚者,刘裕心中早已滋生了一种叫权利的欲望,掌握更大的权利,就要有更多的胜利。
还有一点也是个默认前提:对于孙恩手下这些流民,刘裕真的没有放在眼里。
于是,刘裕只带着几百人的一支小部队出征。那些人大多是上次句章守城战中留下来的老兵,对刘裕也很是信服,刘裕一说,他们就同意了,星夜驰往海盐,得到了海盐县令鲍陋的热情欢迎。鲍陋原先在城中征召了一千多的民夫,见到大名鼎鼎的刘裕带领北府军精兵到来,就把全城的防备都交给刘裕来负责。那时候的人都挺豪爽,鲍县令知道自己是不行的,要是刘裕也不行,那自己不过也就是跟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