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战神》 §第二章 军中的苦涩 在线阅读
关于刘裕参军的具体时间,史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记载,但有一个说法是公认的,就是他参军时他的女儿刘兴弟已经出生了,刘兴弟是约383年出生,女儿刚出生做父亲的不应该出门吧,怎么也得有个几年等闺女长大再说,所以笔者认为刘裕参军是在390年左右比较靠谱。此时27岁,正是好年华。
公元390年,此时是晋孝武帝在位,他的弟弟司马道子在383年的淝水之战后打压谢安谢玄叔侄二人。两位名将死后,朝政混乱,朋党乱起,居然连孝武帝也被自己的妃子搞死了,有人说这是皇帝的弟弟司马道子让她干的,原因很简单,皇帝死了,她居然没事,还继续活在世上,而此时掌权的正是司马道子。(注:晋书,卷十一载“帝为张贵人所弑”)
新皇帝嗣立时,烽烟四起,有兵权的诸候四处征战,直到399年北府军由刘牢之掌控,朝廷之外是权臣桓温的幼子桓玄占据大半国土,朝中则是司马道子的世子司马元显掌权,刘裕初时在冠军将军孙无终手下做司马,后来才被推荐到刘牢之手下任参军。
我有一个怀疑,为什么刘裕会恰好在这个时候归到刘牢之手下了呢?刘裕小时候和刘毅以及何无忌那是一个赌桌上的牌友,关系好得不得了,刘毅当时是刘牢之的爱将,而何无忌则是刘牢之的外甥,刘裕先前只是一个东晋国防军小卒子,直到刘牢之快掌权时,借着和两人的关系和孙无终的推荐才调入刘牢之的麾下,从些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攀爬。
刘裕要参军肯定要选一个有名气的军队,那时晋朝闻名天下的就是荆州军和北府军,荆州军就不说了,是当年桓温起家的资本,一直打到北边去的,而北府军是由谢玄所创,在383年以八万大军大败前秦百万大军(史书夸张描写),那是京口人的骄傲。刘裕虽是侨人,但也是京口人是不,所以他很英明的选择了加入北府军。
加入北府军之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搏个功名好回去封妻荫子,也好让乡里的人和他那个老丈人都知道,他刘寄奴不只是能卖草鞋,不只是会赌博,还能建功立业。
只是现实的社会再一次打击到了刘裕那颗热血汹涌的上进之心,刘裕在参军之前就是一个草鞋贩子,家里穷的很,哪里知道军营里的一些潜规矩,刚入军营时,一个老兵油子就指着他说,“小子,你是从哪来的,跟哪个伍长混的,知不知道这是我的地盘,以后你每个月的军饷分我一半,以后这里没人敢欺负你。”
刘裕愤怒了,可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自己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只能说了两句不痛不痒地话就走了,这时候是门阀的天下,在外面当官你要有个好爹或是好祖宗,不然你别想做个清官(注:清官是指有品级的官)。
回去后,刘裕一夜之间就大彻大悟,拿出了自己在家乡的豪气,发了军饷就去请同僚们出去喝酒,拉关系,每个月到了发军饷的时候,都听到刘裕的话,“兄弟们,今天还是我请客,雁归楼见,大家不醉不归啊。”于是,一众人高高兴兴地去了酒楼大鱼大肉,热闹之极。
刘裕把军饷花光了,不好同老婆交待,没脸回家,想必臧小姐那几年是受了很多苦的。要知道刘裕当兵后就在京口,离自己家也没有多远,还有当兵的不可能一年都不放人回一次家的吧。
可是刘裕和臧小姐生了刘兴弟小姐后,十多年一直没有生过第二个孩子,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那段日子是相当窘困的。
不过后来刘裕发了家之后,既使他娶了身份再高的女子或是再漂亮的女子,都没有让她们威胁到臧氏的大妇之位,而且他做了皇帝之后,追封他早死的元配为皇后,并且没有再立皇后,再从另一方面来讲,他对女儿刘兴弟的宠爱还在几个儿子之上,后来的皇帝刘义隆看到姐姐刘兴弟都有些害怕她,也是因为小时候的阴影吧。
刘裕在军中用钱开路,再加上他的人又很会说话,在军队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刘裕多年的好勇斗狠,泼皮的武艺都是不差的,而且京口这个地方习武成风,是以出强兵闻名的,想当年,权倾天下、差点灭了晋朝的大司马桓温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京口这个地方真是个好地方,又有好酒,又有好兵,只可惜落到了郗愔那家伙手里去了,明珠暗投啊。”,(注:《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二晋纪二十四),当时的京口出名酒曰京清,天下闻名。(注:《至顺镇江志》引《舆地志》称:“京口出酒,号曰京清,埒于曲阿”)
只是刘裕确实是草根出身,他知道自己没读过书,不知道地理山川,不知道兵法谋略,将来就做不到将军,更做不到主帅,所以刘裕同志发挥他天生好学的精神,不耻下问,天天问这个问那个,在军中很是出了名的“十万个为什么”,直到某一天遇到了他在军中的第一个贵人,北府大将孙无终,孙无终当年是和刘牢之他们一起入的北府军,关系很铁,孙无终一看到刘裕,就眼前一亮,好家伙,八尺大汉啊,相当于现在186公分的身高啊。而且还爱学习,不错。“嗯,小伙子,你愿不愿意跟我啊?”孙无终问道,刘裕是什么人?京口的人精啊。他立马上前拜倒,“师傅,我以后就跟你混了啊。”
从此,孙无终就把他带在身边亲自调教,还把他提为自己的行军司马,亲自教他战阵攻伐之术,学了没多久,刘裕同志就发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聪明的原因,这个老师可以退休了,孙无终也有些感叹,“寄奴啊,师傅现在也没什么可教你的了,为了不影响你的前途,我决定把推荐到现在的北府名将刘牢之麾下任参军,你愿不愿意啊?”
刘裕就知道眼前这个人对自己确实是推心置腹,把自己当弟子看待,他感动地说,“师傅,我去,我以后发达了一定不会忘记您老人家的。”孙无终只是挥挥手,给刘牢之写了一封信,让刘裕亲自去见刘牢之。
刘牢之出身于晋朝的将门世家,祖父是西晋武帝时的雁门太守,父亲刘建则是东晋的建武将军,他少年就以武勇成名,377年谢玄组建北府军时就投入他的麾下,在入伍的第四年就打退过前秦的进攻,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淝水之战中,以5000精兵夜袭驻洛涧的前秦先锋部队,一战成功,毙杀前秦15000人,对整个战役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此以后官越做越大,他此时已经做到彭城内史,辅国将军,只是朝廷派了一个大佬叫王恭来压制他,王恭乃是太原王氏的嫡系,家门高贵,便看不起出身不高的刘牢之,两人之间很是有些嫌隙。
刘裕见到刘牢之后,奉上了孙无终的信,外甥何无忌又不停地在旁边吹风,“舅舅,这个刘裕是和我一起长大的,我很了解他,他加入北府军就是自己人,而且刘裕很聪明,以后也好多一个人来对付王恭啊。”刘牢之也觉得外甥说得有道理地,再加上他也姓刘,都是一家人嘛。
于是,刘牢之终于决定任命他为自己的参军,刘裕完成了他的第一次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