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战神》 §第三章 第一次遭遇战 在线阅读
此时的朝廷里,分成帝党与道子党两派,各路军阀都是混战一片,具体的有东江的王渝,荆州的殷仲堪,郗恢,豫州的瘐楷,京口的王恭,益州的毛璩,总之天下是一片大乱,各路军阀都想杀入中央去做第二个桓温。
398年,王恭起兵作乱,刘牢之率领北府精兵轻松灭掉王恭,从此彻底掌握北府军的军权,地方上还剩下桓玄,杨佺期,殷仲堪三位军阀,中央与地方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只是朝中掌权的道子党首领司马元显犯了一个大错误,他为了对抗地方的军阀,决定扩军,这个想法是没有错的,只是他的行动方针就有待商榷了。他下令把三吴地区的地主家的佃家改为军户,军户是什么,军户是只要入了军藉,你的子孙都要为皇家种地,大部分的产出还要交给国家,自己还吃不饱,这样一来,地主不愿意了,你把我的人抽走了谁帮我种地啊?佃户们也不愿意了,入了军户以后子孙都要成奴隶了,谁愿意干啊?故此三吴的人民果断的揭竿起义了。
此时,刘裕霸业上的第一颗踏脚石出现了。
孙恩,其叔父为孙泰,孙家东汉末期起就世代为五斗米教世家,孙泰在398年王恭之乱中造反,以为晋朝天下就要完了,他曾对侄儿子孙恩说,“侄儿啊,如今北府军的首领王恭作乱,朝廷是气数已尽啊,合该我孙家取得天下。”可惜,这家伙只会些装神弄鬼的本事,没多久就为朝廷所杀,连同的还有他的六个儿子。孙恩逃出海外,孙家就剩下他一条根了,可见起义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起码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注:《晋书·孙恩传》)
孙恩在海上啸聚了一帮水匪,合有几千人,天天操练。司马元显犯了众怒,惹得群情激愤,三吴百姓起义了,他一看大喜,好机会啊。
于是,在399年孙恩率众从海上登陆,第一站是上虞县,那些饱受征兵之苦的贫苦大众一看救星来了,纷纷加入孙恩的队伍,“天师,您就是我们全家的指路明灯啊,请允许我们全家都加入您的队伍吧,我们也想做长生人。”孙恩起义后,他的队伍就被称为长生人。
有一次,一位七十多的老人,头发花白,两脚颤抖,后面还有他的老婆和两个小孙子,与其说是加入起义军,不如说是找口吃的,可是孙恩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其他人一看连七十多岁了快要进棺材的老家伙都要,那我还这么年轻,天师肯定会要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或许那个老头是孙恩找的群众演员,可是孙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量的人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投奔他,势力大增的孙恩接着就攻占了江南大郡会籍,司马道子大怒。他本来爵封会籍王,会籍就是他的封地,这可是道子党的根本之地啊。
攻占会籍时还出了个搞笑的事情。当时的会籍长官是也是个名人,他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献之的哥哥,王凝之,他的妻子乃是谢玄之妹谢道韫。可是他王凝之却是个书呆子,并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五斗米道徒,孙恩大军压境,他不思率军抵抗,居然在道观里求神拜佛,做起法事来,可想而知,他的下场是如何凄惨。(注:《晋书·孙恩传》)
攻下会籍郡后,孙恩的势力猛增。会籍可是大郡,人口众多,户数在五万户以上。之后他的攻势可以用势不可挡来形容,一连攻下吴郡(注:今江苏苏州)、吴兴(注:今浙江湖州)、义兴(注:今江苏宜兴)、临海(注:今浙江临海)、永嘉(注:今浙江温州)、东阳(注:今浙江金华)、新安(注:今浙江淳安)八个州郡。
这时候,朝廷反应过来了,派了名将谢琰来剿灭孙恩。谢氏家学渊源,兵法熟稔,一出手就连下义兴,吴兴两地,斩了孙恩两员大将。这时候已经是都督六州军事的刘牢之看着眼热,主动请缨上前线,不等帝国话事人也就是司马元显答应,他就进兵了。刘牢之的第一站是吴郡,而此时的吴郡太守是孙恩任命的陆瓌,派了几千人在城外游弋,做战场覆盖,扫除郡城周围的侦察兵。
刘裕入了刘牢之门下后虽说做了参军,可是实权却不高,参军,什么叫参军,就是参赞军务,就是只有建议权,没有执行权的那种,再说他从军以来还没有遇见过亲自打仗的机会,再加上这次刘牢之进兵三吴,根本就不是为了为国尽忠,而是为了发财来的,北府军所过之处,人仰马翻,掠财无数,刘裕也是贫苦人家出身,自然看不过眼,但以自己的身份又没有在刘牢之面前说话的资格,他就主动请缨到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手下做探路先锋,也就是俗称的探马。一蹦子探出几十里,到了吴郡附近,后面还有数千北府军主力。
对刘裕来说,探马有个好处,就是胯下有一匹良马。他最早是个步卒,现在鸟枪换炮,骑术练得很精湛。虽然带的人只有一个小队,但也有天下之大我自去得的豪情。
刘裕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出门没看黄历,居然撞到了吴郡的几千敌军出城,几十人傻眼了,还是刘裕机灵,大喊一声,“跑啊,还楞着干什么?”众兵丁调转马头就跑。几十人遇到几千人,就是当年的天下第一猛将吕布遇上了也会选择逃跑。
可惜的是,敌军也有马,虽然不是很多,可是总要比几十匹要多,几百匹马追上了几十匹马,刘裕一看这情景,就知道今天要挂了,泼皮的热血上来了:“各位同僚,反正都是死,大家同他们拼了!”
刘裕平时在军中还是很有点威望的,其余的人一听长官的话,都是热血沸腾,个个都不要命了的同敌军拼杀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敌军太挫,还是刘裕他们太勇猛了,一开始刘裕他们居然还占了上风,为首的就怒了,老子就知道你们这些泥腿子是烂泥糊不上墙的东西,几百人居然打不赢几十人,传出去天师都要砍我的脑袋,这家伙马上大喊,“输了今天回去不准吃饭,你们一家人也不准吃饭。”
听到为首的大佬发话了,打输了回去不准吃饭啊,为了全家人都能吃上饭,他们爆发了,双方打成了恶战。
好汉架不过人多,就是北府军精锐也顶不住义军你一枪我一刀的围杀。刘裕手下的人渐渐的少了起来,刘裕气得发狂,他本就看不起这帮毫无训练的农民渔民,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不能同几百人相比,他能战斗到现在没有损伤完全是老天保佑。刘裕很不想死于无名小辈手中,他边跑边打,凭借一股血气和凶横砍死了许多人,但他的手下现在也都全部战死。最后他的坐骑一阵哀呜着倒了下来,圆睁的大眼里流出了血泪,无辜地望着自己的主人,好像在诉说自己好累,好累,终于要休息了。
刘裕身着重甲,马腿一软就知道不妙,连忙侧身一滚,没被马身压住。可是三吴一带多河流,刘裕坠马的地方正好在一个河岸边,他这一滚没收住劲头,正好滚出河沿,刘裕惊叫一声,扑通,摔下水去。
刘裕可是从小下江摸鱼的能手,这个小河当然难不住他。一下掉进河中,久久没有冒出头来,旁边的叛军看到终于把这名身手颇高的朝廷将军赶入河中,都不由大声欢呼起来,还是那个首领冷静点,“去河边看紧了,谁他到底有没有死?”
刘裕掉入河中之后就感到一阵久围的舒爽感,参军之后,他有好多年没有下过河了,这次摔入河中,身子也比较乏力,干脆就解开甲胄,在河中恢复力气。以他的水性,解甲上浮都不是难题。正好此时叛军往河边看他有没有死,一下看有个人冒出来,吓得众人齐呼,“他还没死!”
刘裕纵身跳上岸,捡起自己的长刀,朝着自己周围的这几个兵丁杀去,而叛军十多人奔来杀刘裕,顿时战作一团。
而此时的叛军首领突然得到探报,说是有大批北府军朝这边过来了,离这里不足五里,这首领大是恐惧,自己这几千人可不能和北府军比啊,大手一挥,“撤军,快点,撤回城里。”
周围的叛军可是早闻北府军的凶名,立刻往回跑,那边缠斗的叛军中有人眼尖,一看自己人跑了,也不招呼一声,自己赶紧也跑了,刘裕在河边打着打着,便感觉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小了,他定神一看,围攻自己的只有三个人了,其余的叛军都散得老远了。另三个人也不是笨蛋,趁着刘裕一楞的瞬间,都是撒丫子开跑,刘裕的泼皮热血还没凉下去了,你们杀了我那么多兄弟,现在就想一跑了之,没这么容易!
于时,在随后赶来的北府大军眼中,便出现了这么一副荒诞无稽的场面,前面是几千人的叛军乱糟糟的跑着,后面则是一个孤零零的北府军探马在持刀追赶。这人用的是长刀,但是马都没了还不罢休。超人?战神附体了?
一时间北府军中无数人都被他给刺激了。当即有一千多骑着快马的北府军分散包抄,没用多久就把这几千人的叛军围在吴郡城下,一鼓而歼。北府军大胜,吴郡可用之兵尽没,就地投降,这一仗也成就了刘裕不败威名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