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战神》 §第五章 刘裕与孙恩的攻防战(二) 在线阅读
很显然,鲍陋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刘裕掌握了全城的兵权之后,首先就是把城头上的民夫撤下大半,只换上几个装装样子,这个叫示敌以弱,而自己则是带着几百精锐,埋伏在城门口,这次孙恩军的前锋也没有把这个小县城放在眼里,大大咧咧地就往城门口走。刘裕等人也没把对方看在眼里。大大方方打开城门,直接杀入敌军中。孙天师的前锋大将姚盛被北府军铁骑一围一挤,掉了脑袋。
初战告负,孙天师怒不可遏,马上发动大阵,举兵攻城,可刘裕还真不是盖的,防守得十分出色,几座小城门都派了精锐把守,滚木垒石弓箭开水,孙恩的人被打得狼狈不堪。但是孙恩的人多,刘裕兵力太少,所以刘裕感到不能这么死守下去。这种情况,历史上的大佬们是如何解决的?
很快,刘裕便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诱敌深入,再逐一歼灭,因为兵少,照例是示敌以弱,他学诸葛亮的空城计,把城门打开,城头上也只留下几个老兵,主力埋伏起来。为求大量杀伤,刘裕让鲍县令带领大批民夫,在各条主要街道里面挖好了无数陷阱。
或许孙恩军的海盗真的对刘裕有了阴影,进城之前居然向城头上的老兵们打听,“你们守城的人呢?”
那老兵倒也不害怕,“唉,刘裕大人损失惨重,昨夜就偷偷逃走了,兄弟们,你们进了城可要对我们好一点啊。”(注:《宋书·武帝本纪》)
孙恩军也不是傻瓜,自然不会相信这老兵的话,可是整整等了一天,那城门都没有关,任人进出,这下孙恩军都确定了,刘裕已经走了,个个地都想上前立上一功,孙恩大手一挥,攻城,不是,是进城。
果然,孙恩军进了城之后没有发现一个敌人,任他们前进,于是孙恩军便发挥他们的老传统,此时不抢,更待何时啊?一个个的士兵乱糟糟分着地盘,你,这条街,你,那条街。
分好地盘之后,便向目的地出发了,那些街道上满布陷阱,一不小心就掉进去被里面的尖桩刺个透心凉,就连城内的民居屋内都是坑。于是孙恩的队伍就是一片“中计了”的叫喊。等他们乱得差不多了,刘裕率领几队精兵冲了出来,闷声杀人,砍瓜切菜。古城街道窄小,北府兵训练有素加上兵器质量好,在有限的战场上特别能发挥威力。加上城门口还传来“关城门!”的口号,抢先冲进城的海盗们被吓住了,真以为那城门可以马上关闭,不要命地往城门口跑。结果刘裕还没冲到城门口,孙恩的大军居然就退出来了。
直到此时,孙恩才终于确定,论打仗,十个自己也不是刘裕的对手。走吧。
但是天师就是天师,他可没沮丧到撤出大陆的地步。刘裕兵少,我的兵多,而且我也不相信晋朝的将军都像刘裕一样难缠,总会有草包来给我打的。而且孙恩也是深知,多年战乱之下,晋朝的下层将士都是很能力的,但上层就不是那么有用了。你看那些太守,内史都是些草包,我还不如去找他们的麻烦,于是孙恩又绕过海盐,继续率着大军朝北方行进,就是袁崧驻守的沪渎。
刘裕看孙恩跑了,决定率军追击,而海盐县令鲍陋发现刘裕在军事上有极高的天份,便想着让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刘裕去立些功劳,将来也好作为升迁之本。
刘裕考虑到这段时间他和鲍陋合作的很愉快,答应了,鲍县令就派了儿子统领一千的民夫跟着刘参军剿匪去。
可是这个鲍公子不像他老子这么谦虚,他自认为自己的年纪同刘参军差不了多少,凭什么老爹说要我听他的,而且自己的本事也不差啊,三四个人想近我的身还是很难的,于是,鲍公子就向刘裕提出了一个请求,自己要当先锋。
刘裕肯定不同意,“鲍公子,孙恩军的士卒有一些是打过了三四年仗的老兵,你手下这些民夫,连刀枪都舞不顺,就不要想打赢他们了。”或许刘裕是好心,不想让鲍公子冒险,但在鲍公子听来,就是刘裕看不起自己,而且他也怕自己立了功之后,抢了他的风头,于是,鲍公子把脸儿一甩,“我又不是属于刘参军管的,我有手上这支军队的自主权,所以刘参军就不必劝了。”
刘裕劝不动,便瞧着他爹和自己的关系,自己也不能不管他啊?于是,刘裕悄悄地率军跟在鲍公子的身后,做好准备,准备了大量的旗鼓,鲍公子赶上孙恩军的后队,立马杀了上来,鲍公子开始还凭一腔热血拼了几回合,后来就不顶事了,孙恩的兵比他的多,比他的兵素质也要高,他很快落入下风,刘裕赶紧发动埋伏,战场后面顿时彩旗晃动,鼓声震天,孙恩军又以为是中了埋伏,马上撤军。
鲍公子发现胜利来得是如此的容易,都没同刘裕交待一声,又率着不多的人马赶了上来,
这下,马上暴露了追兵不多的事实,孙恩军杀了一个回马枪,鲍公子和他和一千人马七零八落,甚至连累了刘裕的军队,在野外,孙恩军凭着人数优势把刘裕打得节节败退,而刘裕也是且战且退。
他渐渐退到原先鲍公子和孙恩军交战的地点,刘裕便命人停了下来列阵。让那些民夫不慌不忙去剥死人身上的衣甲,显得从容不迫,而追上来的敌军也在列阵,看到对手在干这个,疑心病又发作了。这几天他在刘裕手下吃了太多的亏,军中谈刘裕色变,以为他们又要耍什么花招,一个个阵而不战,半天没动。
海盐这个地方地处王盘洋附近,可以说离海极近,不时就有海风吹过来,而原先刘裕埋伏的彩旗被海风吹动后,发出“呜呜”地响声,甚至还有轻微的鼓声,战场上的敌我两方都听得见,刘裕趁此良机,大喊一声,“杀啊,他们已经中了我们的埋伏了。”跟着刘裕的兵丁也是机灵,都是大喊敌军中了埋伏了,赶紧杀个片甲不留,敌军们先前就是在这里吃了一个大亏,这时又看到刘裕冲了上来,脑海中不由闪过这个念头,难道自己又中了刘裕的埋伏?
一想到中了埋伏,也不知哪个喊了一声跑,马上就有大批的人接着跑,刘裕率人追赶了一段距离后就不赶了,毕竟他的人马不多,也不是真的有埋伏。
刘裕不得不率领着他的残兵回到海盐县,顾不得鲍县令是如何的伤痛,刘裕此时的想法就是尽量的补充自己的人马,在这个乱世,他早就知道要是自己手上没了人马,那个鲍县令肯定要抓自己替他儿子陪葬,尽管他儿子的死只能叫咎由自取。
尽管鲍县令的态度不明确,但刘裕凭着他先前在海盐县积累的声望,很快又招到了几百人马,与他原先的几百残兵一加,差不多有一千之众了,他把那几百殘兵与新兵分开打散到一起,充做基层军官,如十人长,百人长,让老兵带新兵,这支队伍便很快进入磨合期。
而摆脱了刘裕的孙恩就如下山的猛虎,虎威震天下,而且这晋朝的官儿也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那个沪渎城的内史很不顶用,一战而下沪渎城,连他自己的脑袋和麾下四千多人一起被杀,而且孙恩此时的眼光也比前高了许多,大局观也比前要强,他认为建康是为晋朝的心脏所在,只要自己攻入建康,那么各地的军阀就会混乱战成一团,自己不仅可以混水摸鱼,说不定还能混个皇帝当当,这个鸟天师也当得够久了。
乘着一战而下沪渎城的军威,孙恩决定不再走陆路,毕竟陆路的人太多了,难保没有刘裕一类的人再出现。反正这次剿获了许多战船,加上自己的小舟,顺流而上,这么多船吓也要吓死他们。401年六月,孙恩率军杀入长江,兵锋所指,正是晋朝国都建康,而且孙恩军共有大小船只千余只,条条船上都悬挂彩旗,迎风招展,沿路的百姓看了之后,大为震动,毕竟有好多年没有看到如此多的船只在长江里行进了。
沿江的官吏见了这般盛景,马上快马报向京城,建康城中大乱,要知道建康城就在长江边上,真要让这孙恩几万人马给围了城,晋朝百年的威严就丧尽了,再加上西北边桓玄,还有北方的秦国,燕国,恐怕都要来分一杯羹啊,这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如今的朝廷承受不起的。
朝中掌权的司马元显马上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调兵守卫建康城四周的重要军事地点,又派精锐守护皇宫,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召刘牢之率军勤王。毕竟除了桓玄之外,整个朝廷就只有他的北府军有点战力,而此前占据会籍郡的刘牢之却一直没有动作,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声称马上赶到,却命令驻扎在海盐的刘裕全速前进,阻击孙恩的军队,毕竟刘裕的军队离孙恩近一点点吗。(注:其实只隔了一个杭州弯,刘牢之有没有消极怠工的想法是不得而知。)
接到命令后,刘裕没有说什么,只是马上日夜兼程,终于在丹徒赶上了孙恩的船队。